答疑解惑: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袋式除塵委員會專家陶暉教授
關于袋式除塵濾料的幾個基本概念
在審閱袋式除塵技術有關課題報告及論文時,經常會碰到一些濾料方面的基本概念問題,對同一個命題會有多種說法,很不統一,有一些是明顯不正確。
1. 關于袋式除塵器的過濾機理
有論文:“尺寸大于濾料表面空隙的顆粒沉積在濾料表面,尺寸小于濾料表面空隙的顆粒進入濾料內部”的說法。
陶暉教授評論:這是出于對篩分的直觀認識。其實濾料的過濾機理絕不是簡單的篩分作用,而是包含慣性、攔截、擴散、靜電、重力的協同效應,對大于1μm塵粒以慣性碰撞、攔截效應為主,小于0.2μm塵粒以擴散和靜電效應為主。所以說,對小于濾料表面空隙(網孔)的顆粒也是可以在濾料表面依附積聚撲集的。
2. 表面過濾與深層過濾的幾種說法
行業內有論文說法一:我們將覆膜濾料的過濾稱之為“表面過濾”,將常規濾料的過濾稱之為“深層過濾”。
說法二:覆膜濾料在表面覆有一層PTFE微孔薄膜,通過這層薄膜改變了濾料本身固有的過濾方式,由“深層過濾”轉變為“表面過濾”。
說法三:“濾料的過濾階段可以分為三個狀態:深層過濾、暫態過濾、表面過濾”
陶暉教授評論:瀏覽相關論文,對這種有關過濾特性的表述形形色色,莫衷一是。我對大學第一堂除塵專業課老師的講授記憶深刻:“除塵和凈化是除塵專業涉及的兩大領域。袋式除塵器適用于高濃度工業煙塵治理,其特征就是表面過濾,可清灰再生,長期使用:空氣過濾器適用于低濃度氣體凈化,其特征是體過濾,或稱深層過濾,一般不予再生,一次性使用”。經過五十多年工作歷練,我深刻認同這一說教。所以,我始終認為并一再伸張“袋式除塵濾料歸屬于表面過濾”,說得更貼切一些是依靠濾料表面一次粉塵層的“表面過濾”。濾料在某種程度上只是起培植扶持一次粉塵層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盡快建立穩定的一次粉塵層、并清落二次塵,這是評價濾料結構性能優劣的關鍵所在。
按此觀點去解釋上述各種說法。所謂常規濾料絕不是織制而成的“生濾料”拿來就用,也要經過燒毛、壓光、涂層、熱定型等表面處理,形成微孔結構,并控制一定的孔徑和透氣率。對潔凈濾料,確有少量微細塵粒透過表面滲入內層,但作為合格濾料,在整個壽命周期內只是個短暫過程,很快就趨于平衡,建立穩定的一次粉塵層,實現表面過濾。這與空氣過濾器的深層過濾完全不同。當然,低質量的濾料另當別論。所謂的覆膜濾料只是表層微孔結構更優良,建立一次粉塵層、實現表面過濾的進程更快、更穩定、效率更高、清灰更好而已。另外,Evonik的P84三葉型纖維濾料、近期熱炒的超細面層梯度結構濾料都是為了營造更加穩定均勻的表層微孔結構,建立良好的一次粉塵層,實現高效低阻過濾功能。
總之,除塵濾料的總體特征都屬“表面過濾”,應該說沒有絕對的“表面過濾”,只是實現“表面過濾”的過程和接近程度存在差異。
3. 關于細旦纖維的定義與分類
有論文提到“超細纖維,又稱超細旦,目前國際上未有統一規定。我國紡織工業部化纖工業公司對超細纖維的纖度范圍作出了以下規定:0.5~1.3dtex為超細纖維;而日本化纖行業普遍將單絲線密度低于0.3dtex的纖維稱為超細纖維。”
還有論文中也提及“關于細旦、超細旦纖維的分類至今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德國紡織品協會將聚酯纖維線密度低于1.Zdtex的單纖稱為超細纖維,而AKZO公司分類標準為小于0.3dtex為超細纖維。Montefibre公司則將線密度低于0.55dtex的聚酷纖維稱為超細纖維。另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對各類細旦纖維的纖度分類為1.0一2.4dtex是細旦纖維;0.3一1.0dtex屬于超細旦纖維,而0一0.3dtex屬于極細纖維。”
陶暉教授評論:可見,對細旦纖維的定義與分類十分紊亂。兼顧國內外相關資料,相對比較集中的是:將小于1D(即1.1dtex)的纖維稱為超細纖維;而將小于0.3D(即0.33dtex)的纖維稱為極細纖維;建議在袋式除塵業界可暫且統一按此定義并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