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6日,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除塵專業委員會承辦的“除塵行業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行業協會、科研院所、行業用戶、環保企事業單位等20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除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姚群主持,清華大學李俊華教授等八位專家學者做了主旨報告。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俊華做了《工業煙氣塵硝協同凈化催化濾料研發與應用》主旨報告。當前工業煙氣減污降碳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主戰場,煙氣治理將由傳統粗獷型向集約高效型轉變。粉塵與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依然巨大,是導致大氣污染重要因素。根據不同行業煙氣條件,針對性的開發高性能一體化塵硝協同凈化催化濾料和一體化塵硝協同凈化技術,在處理細顆粒物時協同脫除VOCs、二噁英等非常規污染物。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總經理、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大氣物理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法華教授做了《生態環保產業應向深度減污降碳的方向推進》主旨報告。報告系統介紹了我國近20年來煤電行業減污降碳的政策發展、技術發展與推廣應用、取得的主要成效;對煤電行業減污降碳技術進行展望,提出以節能降碳為引領,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以低碳發展為關鍵,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以低碳發展為關鍵,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以儲能儲氫為補充,提升能源安全水平;以電能替代為方向,提高終端電氣化水平;以更嚴標準為導向,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以生態吸收為手段,增加碳匯能力。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助理、環保中心主任劉濤做了《鋼鐵行業環保發展趨勢》主旨報告。從行業發展周期維度來看,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當前已處在數量時期的減量階段、高質量時期的重組階段和中間過渡的強化環保階段三期疊加階段,正在向環境、能源與科技的協同發展的高質量時期低碳階段演進。為適應鋼鐵行業綠色低碳化發展,在推動流程結構調整的同時,現階段亟待依靠工藝裝備升級改造、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解決難題。在深入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中,有組織末端治理將向精益化源頭減排轉變+無組織改造節能提效+監控監管手段與清潔運輸,以實現精準減污降碳。

上海交通大學晏乃強教授做了《工業煙氣重金屬與顆粒物高效協同控制技術》主旨報告。燃煤所帶出的重金屬量特別巨大,并稀散到各種下游介質中,應密切加大關注,燃煤煙氣中所排放的痕量重金屬,尤其是汞,應進一步加大控制力度,將其與顆粒物的深度減排協同起來,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燃煤摻燒固廢時,重金屬的排放問題也應大力關注,有色冶煉煙氣成分復雜,重金屬污染物產生與排放強度高,應特別加以控制。對高效除塵相結合以及汞的深度去除是其重要發展方向,SO3作為氣溶膠的重要生成物,在冶煉煙氣處理過程應尤其加強關注,做好資源回收及二次污染防治是有色冶煉煙氣治理中的主要任務。
東北大學柳靜獻教授做了《降碳背景下對袋除塵及濾料的思考》。從提效、低阻、節能、濾袋再生多維角度,對袋除塵及濾料的發展方向進行分析,袋除塵降阻是實現低碳節能的最重要途徑,可以通過濾料降阻、濾袋結構降阻、粉塵荷電降阻、柔性噴吹降阻等措施實現。工業煙氣直接碳捕集背景下需要更高效的濾料,尤其對微細粒子,納米纖維膜及長效駐極技術為其提供良好條件。
浙江菲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梁江處長做了《除塵新技術應用與展望》主旨報告。系統的總結了電除塵技術、袋除塵技術、節能技術的發展,提出在減污降碳、綠色工業背景下,進一步研究節能高效、協同脫除等除塵技術裝備和短流程技術路線尤為重要,需更進一步提高除塵設備在能耗節約化、設計精細化、控制智慧化等方面的技術創新。
廣州市華濾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王錦總經理做了《鋼鐵行業節能型折疊濾筒技術及應用》主旨報告。提出折疊濾筒以排放低、能耗少、改造易、性價比高等的優勢,在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減污降碳改造中的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產品創新發展提出新思路,重點對產品知識產權體系有著完善的解決辦法,對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堅定做好創新,才能走向世界。
除塵專委會主任委員、中鋼集團天澄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姚群教授做了《燒結機頭煙氣袋式除塵技術與應用》主旨報告。燒結機頭煙氣袋式除塵是中國環保領域原始創新技術上取得的重大突破,為鋼鐵行業燒結工序實施超低排放和減污降碳提供技術和裝備支撐。報告分析了燒結機頭煙氣電除塵器存在的問題,重點闡述了頂部垂直進風袋式除塵器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特征,介紹了濾料研發和除塵器防腐熱態試驗的成效,開展了燒結機頭袋式除塵技術經濟和優勢分析,披露了全球首臺套示范工程應用情況和后續成果推廣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已把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作為“十四五”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三個標志性戰役予以部署。細顆粒物與臭氧、常規和非常規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的協同協同增效的治理工作更加凸顯,為除塵行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本屆論壇以“踐行減污降碳,彰顯除塵力量”為主題,聚焦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對行業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緊密結合新技術和新市場,進一步推動了除塵行業減污降碳和高質量發展。
|